孕媽媽在胎寶寶出生后的24小時之內,陰道出血量達400毫升以上,醫生就可認定為產后出血,它是產科常見而又嚴重的并發癥,大多發生在產后的2小時以內。如果是在很短的時間內大量的出血,孕媽媽就可迅速出現失血性休克,是引起孕媽媽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有時,即使挽救了生命,但由于休克時間過久,造成腦垂體缺血壞死,從而會發生Sheehan氏綜合癥,嚴重地影響日后的身體健康和生活質量。
分娩后的危情
危情真相
真相1 產程過長或孕媽媽體力衰竭、神經太緊張、子宮由于胎寶寶過大或羊水過多而膨脹過度、前置胎盤及妊娠高血壓綜合癥等,都可造成子宮收縮乏力,使子宮的肌肉纖維在胎盤排出后,不能強烈地進行收縮和縮復,以減少胎盤剝離面的出血。
真相2 胎寶寶娩出后半小時候,胎盤由于剝離不全或已完全剝離但仍留于子宮內、胎盤嵌頓、胎盤部分粘連在子宮壁上不能自行剝離,都可使子宮收縮受到影響而引起出血。
真相3 胎寶寶娩出太快、胎寶寶長得過大,都有可能引起會陰、陰道、子宮頸的撕裂,甚至子宮下段的破裂,從而造成出血過多。
“險”要表現
危險程度主要與孕媽媽的出血量的多少、出血速度及體質強弱相關。如果是在短時間內大量出血,孕媽媽便會迅速陷入休克狀態,表現出頭暈、出冷汗、惡心、嘔吐、呼吸急促、血壓下降、煩躁不安等癥狀;而有時,盡管只是少量的出血,并沒有引起人們的足夠注意,因而身體的失血的初期有代償功能。然而經過一定的時間后,可由于出血過多以致身體不能代償時,很快便進入休克狀態;當出現隱性出血即血液不外流而積滯在子宮腔或陰道內時,達到1000毫升或更多時,便會出現子宮底升高、子宮體積增大,在子宮受到按壓時,可有大量的血液及血塊涌出。
值得一提的是,出血性休克雖然和出血量及出血速度成正比,但如果孕媽媽因產程過長而過于疲勞,或患有妊娠高血壓綜合癥等疾病,對失血的耐受力就會降低,在失血不足400毫升的情況下也可能發生休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