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我妻子畢業于師范院校,普通話訓練是大學學習期間必修的重要課程之一,工作后更是將普通話作為職業語言。
在我家里,最經常搞的活動就是詩歌朗誦會。我平時就喜歡詩朗誦,沒事的時候有心情了就高聲朗誦毛澤東詩詞。而妻子身為教師,平日里少不了接觸朗誦,有時在家里也和我就某段適合朗誦的文字進行切磋。依依上了幼兒園后,學了很多的兒歌,回家來也要朗誦給我們聽。于是一家三口就可以搞朗誦會了。每次都是我開場,一首《沁園春?雪》拉開朗誦的序幕,拋磚引玉,依依就上了場,一首接一首,直到累了,才想起還有她媽媽沒有上場。
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心智的成熟,我們舉行的活動便不再局限于詩歌朗誦會,辯論會、演講會、故事會陸續加入到家庭活動中來。有時我和妻子就某個問題進行爭論,也會邀請依依參加,或發表自己的觀點,或為我們做裁判。當她判定某一方為勝者時,我們會要求她說出如此“裁決”的理由。
有時我和依依一起看了一部很有意義的電視劇,我會鼓勵她把劇情講給她媽媽聽。于是每看完一集,她就拉著媽媽:“媽媽來,聽我給你講這一集都發生什么有趣的故事了……”
除了在家里搞一些訓練孩子口語表達能力的活動,我還利用各種機會帶孩子走出去。比如親友聚會,談到和依依有關的事情,會讓她擔當陳述者,講述事情的經過;和朋友、學生聯歡,帶上依依,找個機會讓依依當眾表演節目,偶爾還會讓她客串一把主持;電臺、電視臺對我進行訪談,只要節目許可,就帶上依依,給她一個展示的機會。
女兒范姜國一 ―――
正是老爸從小培養的結果,在初二時我被學校選為廣播站廣播員,這是我第一次工作時的開場白:“喜悅在這里交織,激情在這里飛揚,這里是141中學晨曦廣播站,很高興與大家在廣播中相遇,我是廣播員范姜國一。”
同我的開場白一樣,我流利地朗誦著廣播稿,一切在汗水中進行著,但是有條有理,我好像也適應了這個充滿陽光的小屋。我在老師滿意的笑容中找到了自信,時間也一分一秒地流逝著,我不曾察覺,我第一次的廣播就這樣成功結束了。
以后的每一天,我都盡量地把我的本職工作做好,讓老師、同學們愛聽我的廣播。
在廣播站訓練的這一年中,我收獲了不少經驗,提高了口語表達能力。
步入高中的一個月后,軍訓就要來臨了。在軍訓前的一個星期,我被通知,要在軍訓的開營儀式上做軍訓學生代表發表感想。于是我開始緊鑼密鼓地準備我的發言稿。在領到任務的第三天,我將稿子送到了政教處審閱。接著就是練習把稿子讀熟,讀出感情。終于迎來了開營儀式的那一天,看著領導席上坐著學校校長、軍隊軍官、教育局領導……心里不禁緊張起來,雖說我已經有了準備并且之前也是有演講這方面經驗的,但是畢竟很久沒有面對話筒,難免有些生疏。我在掌聲中,邁上發言臺,最后又在掌聲中回到了班級隊伍。
我成功了,我的口才和交際能力又邁上了一層新臺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