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空飛行影響宇航員生育的危險因素
高速翱翔、自由飄浮、與世隔絕的寧靜、飛往深空……這些看似浪漫的字眼其實都隱含著殺機。在太空中,沒有了地球引力和地球磁場的保護,潛在的危險如影隨形。雖然宇航員堪稱人中龍鳳,有著萬里挑一的身體素質和心理素質,但并不一定能夠應對太空中復雜惡劣的環境。
太空輻射
人為因素
2008年4月19日,韓國首位女宇航員李素妍在乘坐俄羅斯“聯盟TM”飛船著陸時遭遇驚魂一幕:飛船返回艙進入地球大氣層的方式不當,朝地面飛行時,處于前端的不是隔熱罩,而是艙門,結果艙門嚴重損壞。錯誤的減速姿態導致李素妍在兩分鐘的時間里承受了相當于地球重力8倍的加速度。返回艙的劇烈震動使她受到由胸至背的物理沖擊,脊椎傷勢嚴重,需長期住院治療。太空中的環境其實非常惡劣,宇航員在生理和心理上面臨著各種各樣嚴峻的挑戰。
宇宙輻射
影響宇航員生育的危險因素莫過于輻射了。中國科學院空間中心研究員都亨說,因為太空中有大量高能帶電粒子,會產生很強的輻射,特別是遇到太陽風暴時。當然,航天器本身有一定的抗輻射能力,包括航天員的服裝也是特制的,但如果遇到強太陽風暴,還是會有很大影響。輻射不僅對女航天員有影響,對男航天員也一樣。所以,載人航天器比普通航天器更怕遇到太陽風暴,因為直接影響到航天員的生命安全。遇到這種情況時,地面控制中心接到預報就會改變飛行軌道,躲避太陽風暴;航天員也需要采取保護措施,躲進抗輻射能力較強的密閉艙里,不能在外活動。
“搭乘著人類進入深空的飛船,很可能會配備一間‘太陽風暴庇護所’,以抵御來自太陽的高能粒子,”卡里·蔡特林博士(Cary Zeitlin)說,“但銀河系宇宙線就更難以阻擋,就算飛船的外殼用30厘米厚的鋁板制成,也不會降低多少輻射劑量。”不過,并不是說對于銀河系宇宙線,我們就沒有任何辦法可以防護了。在接受采訪時,蔡特林說:“我們相信輕質材料會比鋁材料提供更好的防護,不過即使是最佳的防護,也只能適度降低輻射劑量。輻射仍是一個大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