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種顛覆傳統的分娩方式,水中分娩在上海、北京、廣州、南京等大城市一經推出,便引起了“準媽媽”們的好奇和嘗試。但是,關于這一分娩方式在國內外醫學界爭議很大,令“準媽媽”們無所適從。北京協和醫院婦產科樊慶泊副主任醫師前不久在接受《健康時報》記者采訪時指出,水中分娩在我國不宜推廣。
最近,有臺灣媒體報道說,臺北縣的一家助產所6年內實施百例水中接生,導致5名嬰兒死亡,而島內一般新生兒死亡率僅約為千分之二。消息傳出,公眾及輿論嘩然,認為這一死亡率“令人震驚”,并對水中分娩產生質疑。當地醫療專家指出,水中分娩可能發生吸入胎便、缺氧、感染等危險。
國內外醫學界關于“水中分娩”的看法從未統一過。持贊同觀點的專家認為,水中分娩對產婦的好處是產程短,痛楚?。怀址磳B度的專家則指出,水中分娩存在極大風險,可能導致新生兒嗆水甚至死亡。
衛生部臨床專家工作組成員、北京協和醫院婦產科樊慶泊副主任醫師認為,中國婦女和外國婦女生理、形體有所不同。歐美國家孕婦形體較高,骨盆產道出口較為寬裕,水中分娩具有天然的“解剖”優勢。另外,歐美國家經產婦較多,臨產后產程進展快,也為水中分娩提供了安全保障。而在中國,孕產婦多為初產婦,產程長,產道及會陰條件較經產婦差。產程長不利于水中分娩時進行胎心監測、產程進展監測和產后新生兒搶救與復蘇,不能及時發現胎兒宮內窘迫尤其是胎糞型胎兒宮內窘迫。
另外,消毒及防止交叉感染問題也不易解決,一些常見的傳播疾病如人類乳頭瘤病毒、淋病、艾滋病、單純皰疹病毒等不是孕婦常規檢查項目,水中分娩一旦消毒把關不嚴或有疏漏,難免發生交叉傳染。
近日,美國《兒科學雜志》八月刊上刊登的一份研究報告稱,水下分娩這一新型的分娩方式并非人們想象的那樣萬無一失。
水下分娩的支持者認為,在充滿溫水的分娩池中分娩,可以減少孕婦在整個分娩過程中的痛楚。
由于分娩池與母親子宮內的羊水環境類似,因此胎兒在離開母體以后會很適應這一新的外部環境。胎兒的“本能”會使他們在出水之前屏住呼吸,不會嗆水,在水下誕生的嬰兒比普通方式誕生的嬰兒受到傷害的概率要小。
但不同意見認為,嬰兒離開母體以后,由于缺氧,會在出水前就開始呼吸。這極有可能使新生兒將池水吸入自己的肺部,導致嗆水甚至死亡。因此,為了減少新生兒嗆水身亡的危險,進行水下分娩時,應盡快將新生兒從水中取出。
由于水下分娩在安全性方面還存在許多問題,特別是在消毒及如何防止感染等方面還有難點,美國婦產科學院至今仍未確認水下分娩為安全的分娩方式。
盡管國際醫學界對水下分娩這一新型的分娩方式頗有爭議,但是這一前衛的分娩方式在中歐及北歐地區的許多國家中已是十分流行。而且,越來越多的美國孕婦也表示支持水下分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