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兒的“生物鐘”
人體內都有一個“生物鐘”,人們的脈搏、呼吸、血壓、新陳代謝、荷爾蒙的分泌都是以 24小時為周期變動的。
但是,嚴格來講,人體的“生物鐘”周期比 24小時稍長一點,大約為 25小時。也就是說,多出了一個小時。人體如何調節這一個小時的偏差呢?就是靠早晨的陽光。當天亮時,我們的大腦就會產生反應:“已經是早晨了。”然后將“生物鐘”調節到以24小時為周期。
胎兒也有生活規律
胎兒把自己的“生物鐘”調節為以 24小時為周期,需要借助兩種手段。第一種是通過胎盤從母體那里獲得一種叫做“褪黑素”的荷爾蒙;第二種就是感受到早晨的陽光。
如果準媽媽喜歡熬夜,很晚才睡覺,第二天上午很晚才起床,那么不僅準媽媽不能很好地調節自身的“生物鐘”,就連胎兒的“生物鐘”也無法以24小時為周期正常運轉。
胎兒喜歡規律生活
胎兒按照 24小時的周期過規律生活,懷孕的母親必須有規律地生活,才能使胎兒的生活規律保持正常。
生活不規律容易導致大腦、心臟、肝臟、腎臟等所有器官的“生物鐘”紊亂,破壞身體平衡,對人體非常不好。其實,胎兒在 4個月大左右,內臟器官就基本上發育完成,并開始工作了。胎兒發育到 7個月大的時候,腦的機能也開始運轉了,這時胎兒已經過起了有規律的生活,至少他們已經能夠感受到準媽媽的生活規律了。
“肚子時鐘”也非常重要,它使人體以 24小時為周期規律地生活。我們大腦的活動是需要能量的,每天早晨吃過早餐后,人的體溫升高,大腦才開始活躍起來。因此,不吃早飯的習慣對身體是非常有害的,如果孕婦不吃早飯,后果更加嚴重。為了保證自己有規律的生活,也為了保證胎兒有規律的生活,孕婦一定要好好吃早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