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親通過對著腹中的胎兒唱歌、撫摸他并與他說話來慢慢建立起和他的關系。這樣一來,等到寶寶出生后,母嬰間的關系便會因為熟悉而更為親密。這樣的嬰兒在子宮中就能辨識出母親的聲音,于是他們在出生后便更容易對母親的行為予以回應。比如他們會與母親對視,會學著母親的樣子吐舌頭;他們還喜歡凝視母親的臉以及聽母親的聲音。因為這一切都讓嬰兒覺得熟悉。”
專家說:僅憑胎教難以造就語言天才
既然在子宮中的胎兒能夠辨識母親的聲音,那么這是不是意味著他們具有學習語言的能力了呢?對此,格洛弗教授介紹了一項實驗。“在英國北愛爾蘭進行過一項有趣的實驗:當地大多數的婦女都在懷孕期間看同一部電視劇。而后,對曾聽過這部電視劇插曲的嬰兒和沒聽過的嬰兒進行對比。當曲子響起時,只有那些聽過插曲的嬰兒們才會去環顧四周尋找熟悉的曲調。所以這充分說明嬰兒在母親子宮中時就具備了識別曲調的能力。他們的聽力和反應在那時便開始發育了。”
格洛弗教授表示,這項實驗和相關證據表明胎兒有辨識聲音和音樂的能力,但這并不意味著胎兒對于這些聲音具備理解能力。所以,父母們寄希望于胎教讓孩子日后成為一名語言天才的夢想恐怕將難以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