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情交流
準媽媽的情感也會讓胎兒有直接的感受,最直接的就是媽咪的情緒與心情,日本教育學者七田真認為,媽媽的心靈層次會影響胎兒未來的個性,因此可以利用印象法來促使媽媽與胎兒間的互動,例如想象胎兒的姿態、想象的長相如何,但要用正面思考來描繪較佳,例如,男寶寶長相挺拔、清秀臉龐;女寶寶聰慧可愛等。專家進一步說明,準媽咪在空閑時,多聽聽悅耳的音樂、去畫廊欣賞名畫、閱讀喜歡的文學作品等,這些美麗的情緒就會傳達給胎兒,進而對他產生正面的影響。
感情交流有助提高寶寶智商
語言交流
專家強調,懷孕第5個月,是進行胎教最好的階段,準媽媽可以多和胎兒說話,或者,隨時用語言將現在的行動告訴胎兒,描述看見的美好事物,也可以選擇唱歌或讀書給他聽。最好可以連續一個月的期間都唱同一首歌、念同一本書, 他說,胎兒的聽覺與觸覺較視覺敏銳,媽媽講話時的聲音與震動,會傳給胎兒,這也是所謂的“第一類接觸”。有許多研究顯示,如果懷孕期間經常聽到某首曲子,當寶寶出生后,也會對這首曲子有特別的響應,甚至會讓正在哭泣中的孩子穩定情緒。
運動交流
除了可以藉由撫觸來與胎兒進行交流外,準媽媽本身的運動,也會影響胎兒日后的運動能力,這也是專家所強調的前庭刺激。她認為,前庭覺與觸覺很早就發育形成,如果準媽媽懷孕期間,總是不愛活動,每天懶洋洋,生下來的孩子會因為缺乏刺激,成為遲鈍的寶寶,甚至可能變成過動兒。賴宗炫醫師也表示,運動除了可以舒緩壓力、穩定情緒外,對胎兒也有一定的幫助,不過卻不要過度,過度的運動會促進血液循環,讓心肺功能負擔原本就較一般人增加的準媽咪造成負面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