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濟英介紹說,數胎動是一件很簡單的事,孕媽媽可以在每天早、中、晚各選固定的1個小時,在安靜的環境中,取坐位或側臥位。心情盡量保持平靜,兩手放在腹壁上,計算每個小時胎動的次數。正常胎動1小時不少于3~5次。計算時,可用硬幣作為輔助計數,也可以以畫正字輔助計數,然后將3次的計算次數相加后再乘于4,即為12小時胎動次數。條件不允許的孕媽媽,每天至少也要在臨睡前測1次胎動。
超過1小時無胎動應就醫
一般12小時胎動次數在30次以上的,說明胎兒在子宮內發育情況良好,不存在缺氧的問題,可以繼續監測。如果12小時胎動次數在20次左右,則懷疑腹中胎兒可能存在有缺氧的問題,這時孕婦應該進行嚴格的自我監測,最好到醫院去做個胎心監護。如果胎動次數在短時間內突然動得特別頻繁,或是12小時胎動下降到20次以下,則需要立即到醫院檢查。另外,有時寶寶在睡覺,孕媽媽可能就不太容易覺察到胎動;但如果超過1個小時都不能感覺到胎動,孕媽媽就應該注意。一般過一會兒胎兒馬上就會恢復胎動,但如果仍然感覺不到胎動,應馬上送院檢查,以便及時有效地處理。
溫濟英還提到,一些孕媽媽有寫孕期日記的良好習慣,也可以將胎動情況記錄在日記中,如每天的胎動的次數、強弱和位置等。由于每個胎兒的活動量有所不同,不管好動還是安靜的寶寶,他們在宮內都會有自己比較規律的活動。只要胎動規律有節奏,變化曲線不大,都是正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