卵巢功能檢查檢查過程:
1、基礎體溫早晨醒后用口表測體溫,記錄并繪成基礎體溫曲線圖,以了解卵巢功能,有無排卵、排卵日期及卵巢黃體功能。一般連續測量三個月以上。正常情況下,月經前半周期(即卵泡期),基礎體溫較低,約36.5℃,在排卵期更低,排卵后在孕激素的影響下,體溫升高至36.5℃~37℃左右,直至月經來潮時又下降,這種體溫曲線的變化稱“雙相型體溫”,表示有排卵,正常黃體期不少于12天,體溫上升幅度不低于0.3~0.5℃。如月經周期后半期體溫不上升者稱“單相型體溫”,表示無排卵。如果體溫上升后持續3周以上不下降并有閉經,可能為妊娠。
2、宮頸粘液檢查宮頸粘液是頸管內膜分泌細胞分泌的,受卵巢分泌的雌孕激素影響,所以可用宮頸粘液的量、透明度、粘稠性、結晶及上皮細胞的變化,判斷卵巢功能,目前臨床常用宮頸粘液結晶形態,對診斷不孕癥、早孕、閉經及功能性子宮出血等方面有一定應用價值。用鑷子或血管鉗伸入宮頸管內0.5cm處取粘液,置于玻片上,待干燥后,顯微鏡下檢查
⑴典型結晶(+++)涂片滿布直而細長,分枝多的典型羊齒葉狀結晶,表明雌激素水平高潮,接近或正處于排卵期。
⑵較典型結晶(++)羊齒葉狀結晶寬而粗短且有彎曲,表明雌激素中度影響,見于月經周期第10天左右。
⑶不典型結晶(+)形態較多,或似雨后樹枝,分枝短而稀疏。有的纖細而彎曲,似金魚草狀,表明雌激素輕度影響,多見于月經干凈后短期內。
⑷無結晶(-)僅有上皮細胞及白細胞,表明雌激素水平低潮。
⑸橢園體比白細胞長2~3倍,橢圓形,呈線行多行排列。說明排卵后受孕激素影響,約在月經周期第22天左右最典型。出現橢圓體,可能為妊娠。
3、子宮內膜檢查于經前1~3天或行經初12小時內取內膜,送病檢。如病檢結果為分泌期子宮內膜說明有排卵,增殖期宮內膜則無排卵。
不孕不育患者 應先了解卵巢功能檢查
4、陰道脫落細胞檢查(陰道涂片)
陰道上皮受卵巢內分泌的直接影響,隨雌激素、孕激素量的變化而有不同的表現,從而通過陰道涂片檢查可了解卵巢功能。陰道上皮細胞角化程度與體內雌激素水平成正比,在雌激素影響下,細胞逐漸達到完全分化成熟,出現核致密、縮小,胞漿嗜酸性染紅色。因此,從涂片上的角化細胞指數及核致密指數,反映體內雌激素水平的高低。
由陰道側壁取材涂片、固定、巴氏染色,鏡檢角化細胞<20%為“雌激素輕度影響”。占20~60%者為“中度影響”;>60%者為“高度影響”。正常育齡婦女的陰道角化細胞呈周期性變化,自月經后隨卵泡逐漸發育,雌激素逐漸增加,角化細胞漸增多,約占25~40%排卵期占50%,此時涂片以嗜酸性胞漿染紅色致密核的表層細胞為主,細胞大、平坦、分散、背景清潔。排卵后在孕激素作用下角化細胞減少,約10~20%細胞堆積皺折,背景模糊。中層細胞增多,并出現圓形底層細胞表明卵巢功能低落。底層細胞<20%時,為“雌激素輕度低落”,占20~40者為“中度低落”>40%為“高度低落” >40%為“高度低落”通過陰道脫落細胞的內分泌檢查,為功能性子宮出血、閉經及先兆流產等病例的診斷與治療提供參考。
卵巢功能檢查的項目眾多,在此僅列出其中幾項,詳細可瀏覽卵巢功能檢查的各項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