疑問:抽象學習的敏感期能提前嗎?
有的家長反映,“孩子在兩歲不到時,就非常喜歡數字、數數,也非常喜歡各種抽象符號,現在數學理解力非常強。”所以她認為,“孩子學習及智能是有一定的敏感期的,但時間卻是不確定的,沒有適合所有孩子的所謂的敏感期。”
孩子的敏感期真的會大幅度提前嗎?雖然每個孩子都是獨立的個體,但都是符合自然發展的客觀規律的。科學家們研究和發現孩子的敏感期,是在客觀的條件下,基于大量的觀察和實踐得出來的。而現在的孩子,從一出生,就被包圍在數字、文字這樣的抽象符號中間,——經常可以看到家長抱著小嬰兒,手指某個文字或是數字教孩子,這樣的環境下,不是孩子的敏感期提前,而是因為讓孩子提前接觸了大量的抽象符號,同時,孩子的身邊沒有符合他實際年齡需要的環境配置,從而出現提前對抽象符號“感興趣”的現象。
不能否認有神童的存在,在這里不是探討神童的話題,而是針對大多數普通孩子的正常發展問題。可以肯定的是,作為家長,誰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聰明過人,但是,過早的智力開發和抽象知識學習,真的就能讓孩子具備領先的優勢嗎?會不會給孩子帶來負面作用呢?
學習的敏感期能否提前?
關注:過早的抽象學習,阻礙孩子認識真實的世界。
孩子天生就會對身邊的世界充滿好奇,他會盡自己的可能去探索和發現周圍的事物。當孩子還沒有對真實世界具備足夠的觀察和體驗時,如果過早地進行抽象知識學習,會把孩子的注意力人為地轉向對抽象符號的關注,從而喪失很多在真實世界中的體驗和思考。
有這樣一個真實的例子,一個叫毛毛(化名)的孩子,2歲就學習了數學和文字。毛毛不管在哪里,他的注意力總是停留在數學符號和文字上。走在路上,他只看路牌、公共汽車上和廣告牌上的數字和站名,在小區玩耍,只看健身器械使用說明上的文字和數字,幾乎不去關注其他的事情。在毛毛畫的畫中,只有數字,沒有其他的內容。在本應運用感覺器官充分體驗真實世界的時候,他的思維卻過早地被抽象符號束縛住了。
如果反過來,讓孩子經過對實物的充分體驗后,他會自然而然地上升到對符號和抽象思維的理解和認知,而且孩子整體的思維體系,在前幾年中已經得到很好的發展,這樣孩子能夠結合身邊的實際去展開學習,是孩子發自內心的需要,學習的興趣高、效果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