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判斷“假性性早熟”和真正性早熟?
“你才性早熟,人家是嬰兒肥!”
父母與孩子一起洗澡時,如果發現孩子有“第二性征”萌動的苗頭,不要驚慌失措。某些“假性性早熟”往往是由內分泌的階段性波動引起,孩子的骨齡并未超前,一般稱之為“假性性早熟”。只要注意飲食調控,不讓孩子接觸“情色類”視聽作品,假性早熟不一定會發展為真正的性早熟,無需打針吃藥。
一旦拍片發現骨齡超前,可確診為“性早熟”。作為父母,也一定不要當著孩子的面憂心忡忡,要盡量和緩地告訴孩子,每個人都會發育,發育是件好事,可以使人變得聰明,有力量有高度,但太早發育會有點麻煩,“你愿意少吃些炸雞腿,愿意好好鍛煉,跟同學們一樣長大嗎?”
如果父母不把“性早熟”說成洪水猛獸,孩子也不會出現過度的惶恐心態,性格上也不會變得自閉,飲食調控方案也容易得到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