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發育過早型——泡沫增長
關鍵詞:重視生長監測
這類孩子在幼兒園、小學階段發育速度很快,是同齡人中的佼佼者。但家長也別高興地太早,過早發育通常伴隨性激素的大量分泌,會使孩子骨骺線提前閉合,進而導致原本的生長期縮短,最終影響到孩子身高。根據對10萬例不同年齡組的男女青少年跟蹤研究證明:孩子早發育一年,身高平均少長7厘米。現如今,人們吃得越來越精細、補得越來越高級,高物質生活水準使孩子的發育年齡比上一代提前,不少兒童甚至10歲不到就開始出現第二性征發育。因此,為了避免自己的孩子“被催熟”,家長應從飲食、藥物、疾病、環境等諸多因素入手,適當控制飲食,避免寶寶攝入含有性激素的食物及藥物,營造健康的環境氛圍。一旦發現孩子發育異常,如女孩胸部提前發育,男孩生殖器提前變大,突然加速長高等,家長應及時帶孩子做相關檢查,避免過早發育影響孩子一生的身高。此外,持續監測評估孩子身高、性發育狀況也很有必要,通過專業性發育評估及時了解孩子的生長發育水平和性發育成熟程度,可以及早發現孩子早發育,并及時采取干預合理提升成長空間,幫助孩子長的更高、更健康。
三、家族遺傳性矮小型——先天落后
關鍵詞:重視后天努力
身高生長受營養、疾病、地域、睡眠、運動等環境因素和遺傳因素的多重影響,其中遺傳因素起到了70%的作用。很多家長都以為遺傳身高即是父母身高,其實不然,遺傳身高準確來說指的是家族身高。如果父母剛好在青春期階段碰上疾病或其他意外,導致身高不夠理想,但孩子本身的遺傳身高并不矮,將來也完全可能超越父母的海拔。需要注意的是,雖然身高和遺傳有緊密的關系,但遺傳因子只是為身高發展提供了可能性,而可能性的實現,則有賴于后天環境因素。正是因為還有30%的可控空間,無論是矮個還是高個的家長,都應該對孩子的生長發育負責,及早抓住后天生長期,尤其是孩子最易長個的嬰幼兒期和青春期,科學補充孩子身體所需的各種營養,如上文中提到的維生素AD。還要督促孩子從小養成早睡早起和熱愛運動的良好習慣,促進生長素分泌和骨細胞再生能力,使身高“更上一層樓”。如果孩子不幸患有兒童矮小癥,更要早發現早治療,3-16歲是矮小癥治療的最佳時機,只要發現及時、治療得當,患兒完全可以達到正常人的身高。
雖然一些先天因素我們沒有辦法改變,但也可以利用好后天因素,飲食、睡覺、運動三方面缺一不可,生長監測也不能忘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