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內人士聲音:孩子在校已有“雙保險”
今年本市為公辦學校投保校方無過失責任保險。上保險后,當學生在校期間或者參加學校組織的活動時發生意外,即使校方沒有責任,學生也能獲得一定賠償。
此前,本市公辦、民辦中小學、幼兒園都必須上校方責任保險,一旦發生意外,并確認學校有責任的話,學生所獲賠償額單人單次最高不超過100萬元。這其實已為學生在校活動上了“雙保險”,學校再用“安全”的理由奪走學生的課間,只能說明學校的不作為,推卸自己的管理責任。
老師聲音:上課講不完只能占課間
老師拖堂是學生失去課間的另一個重要原因。業內人士分析,一節課40分鐘,老師和同學寒暄、寫板書、提問、批評上課不專心聽講的學生,一般需要花去10分鐘左右,只有半個小時用于教學。一堂課進度完不成,就只好拖堂。
一位城區知名小學的教師說,現在國家、北京市對小學“減負”要求很高,我們爭取不給學生留家庭作業,這就要求課堂教學也要承擔起練習的功效,讓學生充分掌握知識,40分鐘的課堂教學時間更加緊張,難免會有拖堂現象。
學生聲音:課間10分鐘不夠用
孩子們也特別期待課間能到操場去玩耍,但伴隨著學校規模的越來越大,孩子們發現即便課間允許到操場上玩,10分鐘也不太夠用。有調查顯示:課間休息準備學具、喝水、去衛生間、上下樓,這些需要用去4分鐘左右,幾乎還沒有怎么活動,上課鈴就響了。為節省時間,甚至有70%學生很少喝水,有的學生課間不上廁所,課上憋著,影響了上課效果和身體健康。
孩子們特別憧憬課間10分鐘能再充裕些。每天下課,一年級的“小豆包”圖圖都想往教室外溜達,尤其想到操場上去玩,她覺得現在的學校比以前上的幼兒園操場大多了,跳繩、跑步、做游戲一定特別痛快。但老師不讓他們課間去操場,圖圖課間只能和同學聊聊天,很失望。
三年級學生賓賓性格內向,卻熱愛運動,特別喜歡籃球和羽毛球。“如果課間能到外面和同學打會兒球該多好啊!說不定能認識幾個新朋友。”課間同樣被奪走的賓賓經常自言自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