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腎功能衰竭在病理上有腎小管壞死和修復兩個階段。ATN的最大特點是腎功能可以恢復正常,這個過程包括損傷細胞的恢復、壞死細胞腔內管型的清除、細胞再生,最終使腎小管上皮細胞的完整性全部恢復。
急性腎衰竭根據臨床表現和病程的共同規律,一般分為少尿期、多尿期和恢復期三個階段:
1、少尿或無尿期
少尿期的臨床表現主要是惡心、嘔吐、頭痛、頭暈、煩躁、乏力、嗜睡以及昏迷。由于少尿期體內水、鈉的蓄積,病人可出現高血壓、肺水腫和心力衰竭。當蛋白質的代謝產物不能經腎臟排泄,造成含氮物質在體內積聚時出現氮質血癥。如同時伴有感染、損傷、發熱,則蛋白質分解代謝加快,血中尿素氮、肌酐快速升高,即形成尿毒癥。
2、多尿期
每天尿量達2.5L稱多尿,ATN利尿早期常見尿量逐漸增多,如在少尿或無尿后24h內尿量出現增多并超過400ml時,可認為是多尿期的開始,多尿期大約持續2周時間,每天尿量可成倍增加,利尿期第3~5天可達1000ml,隨后每天尿量可達3~5L;進行性尿量增多是腎功能開始恢復的一個標志,但多尿期的開始階段尿毒癥的癥狀并不改善,甚至會更嚴重,且GFR仍在10ml/min或以下;當尿素氮開始下降時,病情才逐漸好轉。多尿期早期仍可發生高鉀血癥,持續多尿可發生低鉀血癥、失水和低鈉血癥。此外,此期仍易發生感染、心血管并發癥和上消化道出血等。故應密切觀察水、電解質和酸堿平衡情況。
多尿期臨床表現主要是體質虛弱、全身乏力、心悸、氣促、消瘦、貧血等。這一時期由于腎功能未完全恢復,病人仍處于氮質血癥狀態,抵抗力低下很容易發生感染、上消化道出血和心血管并發癥等,因此仍有一定的危險性。
3、恢復期
根據病因、病情輕重程度、多尿期持續時間、并發癥和年齡等因素,ATN患者在恢復早期變異較大,可毫無癥狀,自我感覺良好,或體質虛弱、乏力、消瘦;當血尿素氮和肌酐明顯下降時,尿量逐漸恢復正常。除少數外,腎小球濾過功能多在3~6個月內恢復正常。但部分病例腎小管濃縮功能不全可持續1年以上。若腎功能持久不恢復,可能提示腎臟遺留有永久性損害。